“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5年3月12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学术指导,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承办,“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座谈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中国文物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单霁翔,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等专家领导与会。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金磊主持。
        顾玉才在发言中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工作给予重视,表达了对第十批推介工作的期望。他认为,在20世纪建筑遗产的推介中,应将重点放在建筑本身的价值阐释上,从建筑艺术、历史文化和时代记忆等多个维度进行挖掘分析。同时,要保持客观、专业的态度,确保专业推介结果的科学与公正性。这不仅是对建筑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更体现对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修龙表示要不断总结十多年来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工作经验,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建筑界与文博界的学习交流,融合多方力量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单霁翔回顾总结十年来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工作及其意义, 开展此项工作的初衷:一是展示中国建筑师的突出成就,弘扬优秀中国建筑文化;二是配合正在全国开展的第四次文物普查,拓宽保护视野,加大建筑遗产保护力度;三是向公众普及建筑文化遗产知识,提升20世纪建筑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在谈及未来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工作的重点时,他强调三个方面,一要加强对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优秀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关注;二要关注新型科技建筑遗产;三要注重推介贴近人民生活、群众喜爱的建筑遗产,如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建筑,及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创意产业园区等。

        在公证处的监督下,从全国近70名专家学者的书面推荐中,推介100项“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根据座谈会上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将做进一步信息完善后择时公布。

      图文来源: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