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让文化遗产又一次闪光
中国文物学会和浙江卫视启动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已经收官。电视片中由单霁翔老师带领“万里少年团”,探访系列重要文化遗产地,全景描绘景观奇绝,深刻解读文化底蕴,真情讲述中国故事。该片赢得电视观众高收视率,赢得媒体多方聚焦和网民热议好评,多次荣获奖项,也被《中国文物报》列入2021文物系统十大年度人物、活动及机构组织榜单。这是文化遗产传播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大手笔的制作烘托文化遗产价值的厚重质感
最近一个时期,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的电视综艺节目此起彼伏,《万里走单骑》第二季以其“出棚”的格局、“出圈”的表达脱颖而出。它依托大山河、大海洋、大遗址、大建筑群、大园林为背景,以大视野阐述文化遗产价值,以大情怀梳理文化血脉,让文化遗产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本季首集,“万里少年团”带领观众走进十三朝古都洛阳城,探访汉魏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洛阳城曾是东周至北魏时期的故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都市。单霁翔老师带领嘉宾在遗址上回顾历史、闭目思绪,仿佛涉入历史的长河、世界的经纬,仿佛看到由矗立的阙门、平坦的道路、雄伟的宫室构成的汉魏故城中轴线,呈现出古代都城的立体格局,感受到井然有序的历史场景。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运送丝绸货物的驼队从这里出发,穿越沙漠、草原、戈壁走向遥远的西方。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大师姐”张谨老师带领嘉宾登上皇城应天门,纵观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浮现出伊阙龙门、明堂、天堂、定鼎门,那一座座标志性的建筑折射出隋唐古都繁华的盛景,绘制出一幅令人震撼的历史画卷。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于2021年8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万里少年团”在泉州探访铭刻海上丝路足迹的石湖码头,眺望通济桥、六胜塔、万寿塔这“石狮海丝三宝”,信步于经受千年冲浪的洛阳石桥,仰观饱尝风霜洗礼的宋代东塔西塔。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印证着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东方第一大港所呈现的“涨海声中万国商”场面。在这里曾经有过万艘船只云集码头的喧嚣,有过中国丝绸、瓷器走向世界的繁荣,有过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共生。 “万里少年团” 胸怀大志向登上福船,在爆竹声声中起锚扬帆,迎着大风大浪,沿着贯穿古今的海上丝路乘风远航。
单霁翔老师认为,把北京中轴线作为《万里走单骑》的一个题目拍摄,是一个很好的策划。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一根长达八公里,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电视片中,“万里少年团”带领观众探访北京中轴线,登永定门城楼、景山之巅、钟鼓楼,沿中轴线瞭望壮美景观;漫步前门大街、大栅栏、什刹海、永宁桥,沉浸体验中轴线上居住百姓的生活。北京中轴线申遗团队各位专家向观众作出专业诠释:比较世界诸多城市的轴线而言,北京中轴线的特殊性在“中”,位于城市中心,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杰作。北京中轴线也体现出中国人“以中为尊”的哲学观和礼仪秩序观,整个城市建筑按照秩序依次展开,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轴线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动态的,天安门广场四周环绕的是社会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反映出中轴线的发展变化。如今北京中轴线已经向南延伸到大兴国际机场,向北延伸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长88.8千米,包括鸟巢、水立方、冰丝带等一系列重要的奥运建筑都坐落在中轴线上,大气磅礴,充满活力与魅力。
高聚焦的视角解读科技保护文物的创新成果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加强了阐述科技保护文物的理念、传播文物保护科技知识、普及科技保护成果方面内容,输出一个个闪光的亮点。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万里少年团”请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老师和复旦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老师,讲述北京人遗址考古故事。从北京人的起源到人类繁衍演化,从模拟打制石器工具到运用3D技术打印古人类头骨,从北京猿人特征到北京山顶洞人的特征,从1929年周口店发现第一颗古人类头盖骨到1985年北京人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到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周口店遗址保护大棚落成,科学家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潜移默化地诠释了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深刻哲理。
将科技手段运用于文物保护修复,是《万里走单骑》关注频率较高的一个课题。“万里少年团”带领观众在四川三星堆遗址看到,钢结构的考古大棚罩在2000余平方米的考古工地上,棚里4个考古坑都由透明玻璃搭建的考古发掘仓严密保护。发掘仓内恒温恒湿,设有安全监测系统和三维扫描系统。考古队员身着白色防护服,伏在电动升降的操作台上聚精会神操作,手持不仅有传统考古手铲和毛刷,还有照相机和检测仪器。每发掘出土一件器物都及时送到临时检测室,而后转送到博物馆内的文物保护修复馆清理检测。二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树就是由专业技术人员筛拣出69块残件,经过精心的拼接、预合、配对而组装成的,复原其奇特的神态、完整的造型。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一批90后乃至95后的年轻人默默忙碌在考古、修复岗位上,科技人员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正是这样,《万里走单骑》用科技创新的案例解读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的时代命题和文化认同。
千手观音是重庆大足石刻中最精美的石刻造像,被赞誉为人间一绝、天下奇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这尊造像出现险情,国家文物局当即将千手观音保护修复确定为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卉丽老师告诉大家,当时通过检测发现千手观音的830只手患有34种病害,科技人员为每一只手建立档案并科学制定治疗方案,精益求精修复加固。不仅做到根除各种病害,确保造像益寿延年,同时注重保护传承它锁承载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信息,也为今后科技保护留下空间,让千手观音再现出800多年前的金碧辉煌。
在故宫博物院,“万里少年团”多层次多方位感受文物科技保护成果。团员们来到乾隆花园倦勤斋,考察古建筑内装饰修复效果。隔扇上镶嵌的竹丝编,窗扇上镶嵌的双面绣,天花板上装裱的通景画,都是工匠以传统技艺的精心修复,再现乾隆盛世的光彩和风韵。从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的“故宫男神”王津研究馆员,在故宫文物医院为“万里少年团”指点琳琅满目的钟表藏品。一部铜铸乐箱跑马水法钟至今能够滴答滴答运转,叮咚叮咚报时;座钟上镶嵌的绅士还在漫步,小鸭还在游动,泉水还在流淌。王津老师很有成就感地告诉大家,他在故宫工作45年,修理了300多部古钟,钟表修复人手也由他独当一面发展到5人小组,面对库房里亟待保护的上千部古钟,仍然任重而道远。“万里少年团”还探访了故宫数字化应用所,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专业团队,包揽了故宫信息化数字化全部项目。他们快节奏地忙碌着,通过多媒体平台、数字化手段,把故宫精美的文物传输给社会,为人民大众奉献精神食粮。科学态度的激励,工匠精神的弘扬,科学技术的支撑,使故宫以完美的风貌度过了600岁生日,满怀豪情走向下一个600年。
有温度的情感呈现基层守护者的坚韧品质
文物保护是一项平凡、艰辛、光荣的事业。《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忠实记录了基层文物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择一事、终一生,把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作为无悔追求,洋溢着文化自信。
在殷墟考古工地,“万里少年团”团员看到考古人员在露天环境下拿手铲刮地皮。曾经担任过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队长的唐际根老师介绍到,刮地皮既辛苦又枯燥,人人都磨出手茧。他的老师、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从事考古40余年,成年累月在考古工地刮地皮,硬是将一把手铲刮成了小勺。他很感慨地说道,考古辛苦可以克服,而愧疚的是家庭。他曾经在一年的时间里有327天住在考古工地,家中的妻子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但是在幼小孩子的心目中,父亲却是缺失的角色。这就是考古人坚强而又温柔的情感。
庐山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中心副主任关倩妮具有直爽乐观的性格,自老外公那辈上山定居算起,她已经是家中第四代庐山居民了。她的工作是负责庐山世界遗产检测预警系统,储存有遗产资源数据库,可以信息化手段呈现“三普”数据、“四有”档案,能够对全山实时监控,实时指挥各种事故的处置等。她忠于自己的职守,把大爱全部奉献给确保世界遗产平安的事业。
今年已经80多岁的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郭相颖老师,曾经于1973年冬天登上北山值守石窟,一住就是10年。刚到那里时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既无水也无电,非常冷清,但是他一下就被那千姿百态的石刻造像吸引住了。他认真揣摩每一尊造像的历史年代、艺术特点、文物价值,对石窟了若指掌、如数家珍。那时国家文物局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四有”档案。在没有照相机的情况下,他仅凭一支笔一把尺绘图,将北山全部石刻造像按照比例、原汁原味、从头至尾画了下来,制作成长23米的画卷。这画卷本身就是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将石窟的价值信息完美地记录下来,传承给后人,凝聚着文博人有奋斗、有担当、有向往的质朴追求。
正能量的输出展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发展前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树立新发展理念,保护好利用好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珍贵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宝贵财富,这是《万里走单骑》热切关注的话题。
在武夷山,“万里少年团”翻山越岭、脚踩溪水,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探访动物植物保护措施,领略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绚丽多采;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看到过去的伐木工转身成为生态保护员,守护着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团员们还采访汉城遗址、朱子故里、兴贤书院、宋代古街等文物古迹,活化地展现出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这集结尾推出一台以高山溪水为背景的音乐会,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的挚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和不懈追求。
在景德镇,“万里少年团”在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江建新的带领下,参观御窑厂遗址、行走于古道、探访于珠山,聆听中国瓷都发展历史,领略千年窑火不息的勃勃生机。他们拜师学艺,体验制瓷生产的各道工序的技术和辛苦,感受国瓷所凝集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景德镇名列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近代的发展、当下的创新,勾画出这座城市跌宕起伏的年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背包客涌入这座城市,寻觅陶瓷的根与魂,创作孕育出新的业态。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交汇,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鉴,必将延续着千年不熄的窑火,照亮这座城市新时代发展的征程。
在扬州,“万里少年团”探访这座与运河共生、因运河而兴的古城。团员们来到斗野园、茱萸湾,看到宽阔浩渺的大运河上鸣着汽笛的货船南来北往,水上运输依然是那么繁忙。邵伯船闸巧妙地利用闸门的开关调整两端水位高差,大小船只在运河上畅通无阻。大家深深为祖先的智慧创造而震撼。团员们泛舟瘦西湖,欣赏扬州运河湖光山色的图画;沉浸于湖心半岛的钓鱼台,纵观诗情画意的“框景”;登高于大气精巧的熙春台,眺望没有“视觉污染”的园林。大家为扬州人民守护山水人文、延绵城市乡情而付出的执著和坚守而点赞。团员们走访运河边的东关街,漫步热闹的皮市街,品尝美食佳肴,制作绒花胸针,体察运河文化风情。大运河滋养着扬州,扬州人呵护着大运河。相信扬州人必将一如既往地推动运河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保持扬州独具的文化特色,提升精致、讲究、充实的生活品质,使人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城市拥有更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机活力。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已经奉献观众,第三季正在策划启动。观众的关注度越来越热,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期盼节目组以更坚定的步伐行走万里征程,以更创新的理念解读遗产里的中国,以更精彩的输出讲好中国故事,制作出深受人民欢迎的综艺精品。
撰稿:黄元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摄影:琪琪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