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文物保护技术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天水举行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交流文物保护技术的经验与成果,2024年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文物学会、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承办的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文物保护技术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天水举行。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甘肃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白坚,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林毅,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马振华主持。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考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文物过程中,特别强调了继承和发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莫高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文物局的中心工作,切实把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今后,学会将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首先,加强统筹谋划和工作布局,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和应用实践并重,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其次,创新品牌,提升学会影响力,继续擦亮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的品牌,积极开展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第三,积极服务地方文物保护工作,提升基层文物保护能力和水平。

敦煌研究院赵林毅副院长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莫高窟5年以来,敦煌研究院为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今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麦积山石窟考察,勉励大家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他说,本次举办“文物保护技术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石窟寺保护研究和交流合作的务实行动。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保护技术与修复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万福受胡东波主任委员委托,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汪万福说,过去的一年,在中国文物学会的领导下,专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专委会人才资源优势,开展文物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推广工作,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下一步,专委会将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按照学会关于“创新品牌、积极服务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关部署,发挥专委会专家团队成员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服务文物保护基础研究与文化传承创新技术支撑,为文物保护技术普及和成果转化应用贡献社会力量。

研讨会分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分别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汪万福研究员、葛川研究员主持。在主题报告环节,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岳永强在《潜心为国护宝—新时期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麦积山石窟正在进行的工作,提出麦积山石窟现存的问题及今后保护研究的方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葛川研究员以《中国文物保护准则海外实践—“范式”理论之周萨神庙保护的回顾》为题,介绍了中国文物保护理念、技术与国际文物保护理念、技术之间的碰撞、融合与共同发展情况。陕西师范大学李玉虎教授的《彩绘砖石质文物防风化加固与盐害治理研究》报告,展现了无机微量沉淀加固材料、无机改性磷酸盐胶黏剂在砖石质文物保护的应用成果。山东灵岩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房立民董事长介绍了《高强无机纤维文物保护展示材料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新材料在文物保护模拟复原、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广泛前景。

在专题报告中,吕良波的《广州地区传统夯土材料分析与研究》、张旭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砂岩类石刻保护中的应用》、杜慧茹的《石质文物裂隙灌浆材料研究与评估》、童芸芸的《百年近现代建筑混凝土材料历史信息追溯方法研究》、胡军舰的《麦积山石窟鼯鼠污染防治》、陈冬梅的《可生物降解的聚羧酸盐抑制剂》、张慧的《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风化机理初步探讨》、王云鹏的《古代玉石白化机理解析》、陆储君文的《太庙汉白玉类石质文物病害勘察及风化程度评价研究》、麻润杰的《岩土文物渗水病害治理》等报告,就文物调查评估、材料分析、病害机理、材料研发、治理手段以及应用实例开展前沿技术探讨,分享宝贵经验。研讨会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菊琳教授做学术总结。

来自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甘肃省文物局、天水市人民政府、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科技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36家文博机构、科研院校及文物保护企业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