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庆20 世纪建筑遗产文化系列活动举办
2023年11月19日,中国安庆20 世纪建筑遗产文化系列活动在安庆市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共安庆市委、安庆市人民政府、安庆师范大学指导,中国文物学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中共安庆市委组织部、中共安庆市委讲师团、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庆师范大学档案馆主办。
安庆南临长江、北靠古南岳、西连武汉,东接南京,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历史上安庆曾经长期为安徽省会驻地,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这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市保存有大量优秀的近现代建筑,成为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关注的热点。
文化系列活动开始前,中共安庆市委中心组举行理论学习(扩大)会议,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作题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关系,建筑遗产保留与传承的价值,安庆建筑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生动精彩论述,既有深邃的历史厚重感,又有强烈的时代价值感,对促进安庆的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主持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他指出,“一座安庆城,半部近代史”,安庆近代城市发展历史,在全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奋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强市。他强调,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要抓住“保护”这个基础,本着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快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传承体系,实行严格的分级、分区、分类管理和保护,留住文化根脉、守住城市之魂;要抓住“传承”这个根本,鼓励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途径进入文物保护利用领域,鼓励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及志愿人士参与保护传承工作,丰富“科技+”“数字+”等手段,在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化传播上深耕细作,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安庆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传下去、火起来、潮起来。要抓住“利用”这个关键,加快启动、尽早建成集贤关片区等标志性工程,用活用好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标性建筑,改造提升麦陇香等“中华老字号”传统业态,努力打造品质高端、彰显特色、具有竞争力的历史文化遗存矩阵,充分释放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不断扩大安庆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文化系列活动中,中国文物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曹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文物学会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国馨分别致辞。中国文物学会20 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金磊,以“发现并走进安庆的20世纪建筑遗产”为题,从瞩目安庆、走进安庆、建言安庆三个版块,简述了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与安庆市的结缘,并为安庆市近现代建筑文脉的遗产研究与产业战略提出建言。
活动中举办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主编的《历史与现代的安庆: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和《高等教育珍贵遗存:走进安庆师范大学敬敷书院旧址·红楼》首发和赠书仪式。
活动中发布《中国安庆20世纪建筑遗产文化系列活动·安庆倡议》,重在让安庆近现代建筑遗产,在20世纪遗产及城市更新的守正创新与活化利用中绽放时代新韵。倡议呼吁,要认知安庆20世纪建筑遗产的特质,坚守“以人为本”的遗产保护策略,用20世纪遗产开拓文旅发展新业态新格局,出台政策依法保护安庆建筑遗产,用多种方式向社会普及20世纪遗产知识。
活动中举办以“近现代建筑遗产在安庆”为题的学术沙龙,10位专家学者为安庆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参加活动的专家还前往安庆一中、前言后记新华书店、圣救主座堂、原安徽大学敬敷书院及红楼旧址考察参观,与安庆师范大学师生座谈。当晚还举办“近现代建筑遗产在安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