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海城市举办

2023年10月12日,中国文物学会、鞍山市政府主办的小孤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海城市举办。研讨会主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鞍山文明起源。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顾玉才,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季,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王军,鞍山市副市长周英秋,海城市副市长汪忠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高星,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教授陈全家,辽宁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张星德,辽宁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傅仁义等出席研讨会。汪忠野、顾玉才先后主持研讨会。

周英秋在致辞中表示,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是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发现的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人类居住地之一,这对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非常宝贵。

顾玉才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对如何在保护好小孤山仙人洞遗址的基础上,把它用好用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要求,发挥古文化遗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的需要。

单霁翔在主旨发言时强调,小孤山仙人洞遗址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后来经历两次发掘,出土了上万件旧石器时代珍贵文物,是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它应该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建言献策。高星表示,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是中国乃至东亚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该遗址保存距今5至两万年期间,古人类生产生活所遗留的丰富遗物和遗迹。其中精致的磨制武器和装饰品,是东亚同类遗址中的最早者之一,对研究先民的技术水平、文化特点、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及适应生存方式,对追溯东亚时代现代人人群的起源与扩散,以及中华民族及其文明的孕育形成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傅仁义认为,小孤山仙人洞遗址从第一次发掘到现在40多年了,当年的发掘水平和现在不能同日而语,对小孤山的研究远远没有完成。可以围绕该遗址建立遗址博物馆,让这处旧石器遗址成为集科研、科普和旅游为一体的重要历史文化基地。李季表示,小孤山仙人洞遗址的价值得天独厚,保持着遗址本体的原貌,当地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当前要注重做好研究、保护、阐释、传播四件事。王军从保护角度切入,强调继续细化对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的保护工作,高标准做好遗址保护规划。王幼平、陈全家,张星德等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与会专家们表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小孤山仙人洞遗址,深入挖掘、研究和展示小孤山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务实举措,对探究阐释鞍山乃至东北地区文明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过程,解读地域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会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遗址。

会后,单霁翔以“文化的力量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题,为海城人民献上一场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