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世界遗产的魅力 传承中华文化之血脉

最近,一档由浙江卫视和中国文物学会启动的综艺性电视片“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映入观众眼帘。曾经的故宫“看门人”老单带领“布鞋男团”行路万里,脚踏实地走入12处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探访它们蕴含的文化积淀,传播它们凝集的文化血脉。这档电视片一经播出,就赢得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的喜爱,引发广大粉丝和网友的热议。引人入胜的故事,别开生面的展示,妙语连珠的表叙,阐幽明微的哲理,使我们为之热烈点赞。目前第一季摄制已经完成。这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的有益而成功的实践。

老单带领“布鞋男团”从浙江良渚遗址出发,踏上探访文化遗产的行程

一部传播文化遗产价值的教科书
我国目前有55处文化、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7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遗产大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文化遗产享誉盛名带来旅游热潮,但是很多人到文化遗产地游览观光,却很少探究到它的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梳理它与人们美好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文化遗产需要传播,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更需要传播。老单曾经说过,他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时,主持拍摄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片《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直观地将故宫文化遗产传播到千家万户,帮助人们了解故宫、增长文物知识,特别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喜爱故宫、参观故宫,这就是影视传播的广泛影响力和社会效益。这次,睿智博学的老单又携手“布鞋男团”,通过浙江卫视这样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传媒平台,带领人们领略世界遗产的风采,采用走入、交流、参与等形式,在更大的范围、更多的民众中诠释文化遗产价值,展现历史文化的魅力。
万里走单骑第一站是探访浙江良渚遗址。“布鞋男团”自瑶山出发一路采风,揭开良渚遗址的面纱。老单带领观众从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的修建到庞大的良渚都城的建造,从农业稻作文明到手工作坊生产,目睹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感悟祖先的勤劳创造,解读中华五千年文明,揭晓考古学家的探秘,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担当。这就是文化遗产传播的品质和力量。
“布鞋男团”来到云南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探访这个即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与观众共同讨论景迈山古茶林为什么要申遗、申遗的重要意义的问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邹老师向大家介绍到,这是因为景迈山保存着人类早期利用茶树的一个样本,保留着天然原始茶林的自然条件,保留着山茶科的一批植物,保留着当地近千年传承下来的培育茶果、栽种茶苗的种植方式。它符合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标准。同时也要保护好这里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是当地人居住的地方,茶林的管理、制茶的技艺,都在村落里产生、存在、延续。老单也继续阐述到,中国有很多茶林,但是景迈山茶林是出类拔萃的,这是我们振兴乡村、建设美好生活的宝贵财富。我们将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就是要用它突出的普遍价值理念感动世界,讲好民族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布鞋男团”来到这里,就是助力申遗能够成功。这种边走边议、既考察又品茶、既观光又研讨的表达,潜移默化地传播世界遗产价值和保护利用理念。就在这期节目播出两天后新闻媒体发布,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布鞋男团”在云南景迈山古茶林考察实践

“布鞋男团”探访杭州西湖,曾经担任过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的陈老师向他们解读到:西湖特殊的普遍价值是基于山水物质基础上的文化。我们把西湖文化归纳为六大要素,即西湖自然山水、城湖空间特征、西湖景观格局、西湖十景、西湖文化遗迹、西湖特色植物。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带领观众透视碧波荡漾,看到了由人、文化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文化西湖。

老单与陈老师探讨西湖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河南登封,曾经担任过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的陈老师开宗明义地解答“布鞋男团”的提问:“天地之中”古建筑群遗产的文化关联,就是天地之中传统的宇宙观。在它的影响下,这些建筑应运而生,有四个类型,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都是圣山崇拜与祭祀。天地之中的思想启蒙了科学,推进科学技术进步,观星台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包括周公旦测四时、还有24个节气,都产生在这里。还有各个年代不同的文化主体,都到这个地方来寻求它的传播之地,来建寺院、办教育。这些探访者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的场面,也是面向观众释疑解惑的过程,有悬念话题的揭秘、知识火花的闪光、思想认知的碰撞,传播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底蕴,洋溢着深厚的文化自信。

“布鞋男团”在嵩山观象台与基层文物工作者研讨文化遗产保护

一份文化文物工作者坚守担当的精神实录
在“万里走单骑”这档节目中,我们处处都能看到默默无闻的基层文物工作者的身影。他们熟悉自己守护对象的历史发展、保护现状和研究成果,对文化遗产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们象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文化遗产,延续着历史记忆和文脉。
在河南登封篇,跟随“布鞋男团”的行走,我们看到登封市文物保护中心陈老师对汉阙的珍爱。在他的心目中,这处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太室阙,与金碧辉煌的故宫古建筑群同等重要,因为它们都是不同时期的历史杰作。我们也接触到登封市文旅局的朱老师、文化学者阎老师,他们对嵩山古建筑底蕴了若指掌的诠释,表达出对文化遗产的尊崇和挚爱。还有年轻的女管理员小乔老师,11年如一日守护着那座历经1500余年沧桑变迁、风雨侵蚀的嵩岳寺塔。当初这个文管所只有她一名管理员,只身出没于大山丛林之中,白日巡视,还经常夜间值班;即使现在已经有了三名女管理员轮流值守,那也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啊!

嵩岳寺塔管理员小乔老师热情地向“布鞋男团”讲述古塔的历史

在四川都江堰篇,巴蜀专家赵老师带领“布鞋男团”沿着川流不息的岷江行走,滔滔不绝地讲述2270多年前战国水利工程家李冰带领民众兴建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古蜀之地的旱涝灾害,造就富庶的天府之国。每一位观众不能不为先人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赞叹不已。在二王庙,都江堰市文物局原副局长卞老师深沉地讲述在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一位基层文物保护所的女所长,坚守在灵岩山上的文物库房,而她的丈夫却在住房坍塌中而遇难。在地震灾害压顶的危难时刻,基层文物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守护文物的安全,舍小家顾大家,事迹催人泪下。

“布鞋男团”探访历史悠久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在江苏苏州篇,工程师薛老师带领“布鞋男团”的小伙伴参观沧浪亭。薛老师与祖父、父亲三代人,都是苏州园林的保护者修缮者,对园林景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鸣。浪沧亭上至今保留着他的祖父创作的“狮子滚绣球”和他的父亲创作的“凤穿牡丹”泥塑作品。一代代传统技艺的日积月累,一辈辈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才能有今天一座座园林景观的真实秀美。
在湖北武当山篇,我们认识了武当山文物宗教局总工程师任老师,他的祖父1961年自襄樊市调任武当山负责文物保护,父亲、母亲都是武当山文物管理所退休职工。任老师含着热泪回忆,20世纪60年代条件非常艰苦,他家祖辈一年365天都驻在山上守护文物安全。冬天不能生火取暖,只靠喝酒抵御风寒,祖父一个星期的下酒菜只有一个咸鸡蛋。父亲常年挑着120斤重的物资,沿着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从山下徒步送到山上。担子里经常是一头挑着年幼的自己,一头挑着沉重的物资,遇雪路滑摔倒,自己哭,父亲也落泪。他们把一个家族的向往、追求都融入到文物事业中,正是有这些普通家庭、普通人的坚守,武当山金顶至今金光闪闪,宫殿依然巍峨耸立,古建筑群保持完整无缺。

“布鞋男团”走访三代人不懈坚守武当山文化遗产的任家父子

“万里走单骑”节目让观众结识了一批基层文物工作者,看到了他们的理想信念、文化情怀、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守土有责,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的莫高精神。而这个文物工作者在实践中凝聚的莫高精神,必会融汇于我们党的精神谱系,成为激励文博人勇于担当、不懈坚守、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

一曲动员全社会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集结号
动员广大民众支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是“万里走单骑”节目的又一个鲜明的亮点。
在江苏苏州篇,老单在拙政园与一对老年夫妇热情交谈。老人说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近二十多年已经有上千次到园子里来。老单问他们看到园子里有什么变化没有,老人毫不迟疑地说,没有变化,没有。可见苏州园林已经融入到他们的情感,植入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厦门鼓浪屿篇,“布鞋男团”访问雷厝老宅。雷家祖辈在120年前就居住在这里,至今已经相传五代子孙。他们守护着这处历史建筑艺术品,保留着祖传下来的老物件。如今一支由老年人组成的小乐队经常在雷厝老宅排练,以弹琴唱歌展示世界遗产保护的美好境界,享受跨越时空的人类文明。

“布鞋男团”探访鼓浪屿雷庴老宅

在福建土楼篇,各个土楼正在张灯结彩贴对联,迎接春节的到来。“布鞋男团”与楼主促膝长谈,同桌品茶吃客家饭。当地的村民自己建造土楼自己住,自己保护自己修。如今一批土楼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外旅游者慕名而来,感受淳朴的民风,领略土楼与青山绿水的完美结合。

“布鞋男团”在福建土楼与村民共迎新春

在每一期节目的结尾,“布鞋男团”都组织一次量身定制的“守望行动”。老单有感而发,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对文化遗产要全力保护,合理利用,最终目的是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传承下去。无论是少数民族村寨的载歌载舞还是客家楼主年味十足的聚会,无论是都江堰的涛声依旧还是宏村西递传统民居的袅袅炊烟,无论是鼓浪屿悠扬的琴声歌声还是武当山巅的高声呼喊,都汇成一个发自肺腑的声音:“世界文化遗产——我爱你!”

在武当山之巅开展的“守望行动”

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支持《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这部电视片,更有效地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传播、保护和传承,更好地营造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作者:黄元)(图片摄影:周高亮、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