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

10月28-30日,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浙博漆器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浙江省古代漆器研究中心漆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丽华,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浙江省浙博漆器研究基金会会长崔国富,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甘而可,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蒋秀丹,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范珮玲,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沈阳故宫博物馆副馆长李理,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长、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包燕丽等参加会议。

10月28日晚,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召开理事会议。理事会议一年就讨论专委会五年发展计划。陈丽华在讲话中根据专业委员会成员的建议,梳理了6点工作计划,包括加强对学会官网的维护,发布更多动态信息;举办更多、更丰富的小型研讨会,如实物观摩、大师经验分享等;鼓励成员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扬;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传播专题讲座资源;参与并支持浙江省博物馆的“走进漆器系列活动”;筹划下一次大型研讨会。理事会在专委会的管理、入会条件、学术资源共享、明年的活动内容和地点等问题上,进行了讨论,作出决议。
10月29日上午,参会嘉宾前往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参观“斑斓纷呈——馆藏古代漆器特展”。北宋庆历二年(1042)檀木描金经函、宋末元初剔红凤穿牡丹纹椭圆盒、宋代攒犀地黄漆戗金盒等多件展品引发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大家各抒己见,交流讨论古代漆艺。

29日下午,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委会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黄元秘书长、陈水华馆长、陈丽华会长分别致辞。黄元秘书长对学会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思想政治管理,坚持党对学会的全面领导。二是增强大局意识,把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落实到学会的各项活动中。三是彰显社会责任,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做好学会工作。四是紧扣学会的功能定位,搭建好学术平台,热情提供培训、咨询等专业服务,促进文物保护和科研工作。

陈水华馆长对远道而来的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他回顾了浙江省古代漆器研究中心漆器和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委会的合作历史,对专委会对浙博的信任表示感谢,并预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陈丽华会长表示专业委员会将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工作计划,为会员和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文化服务。并对浙江省博物馆和浙博漆器研究基金会对学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


随后,由张来喜、杨之新、马贵堂、陈灿渊、钟宏云五位进行讲座。张来喜主要介绍了扬州雕漆历代风格、工艺特点,近现代的传承发展情况和工艺流程,无私分享几十年的从业心得。杨之新详细分享了北京雕漆的工艺流程、雕漆工具和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细节,并从器型、纹样、风格、工艺等方面回答了北京雕漆和扬州雕漆的区别,还简要介绍了明古斋的历史、风格和收藏。马贵堂分享了稷山螺钿在清代的历史和工艺特色,20世界70年代以来的产品分期和工艺特点,并在现场展示其螺钿作品,其华美让在场所有嘉宾为之倾倒。紧接着,专家们就稷山螺钿12道工艺的细节、螺钿的材料、手捏胎的做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陈灿渊分享了新的观点,考证了螺钿一词,说明螺钿并非只是材料名,而是包含了材料和工艺两种信息,并探讨了螺钿厚薄与技术的关系,介绍了螺钿的贝壳种类,还分享了处理不同贝类、贝类切割方法的实践经验和新发现的漆灰地种类,对古代螺钿精细图案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推测,引发了专家们对螺钿制作方法的热烈讨论。钟宏云结合他的从业经历,分享了牌匾、红妆、等日用漆器修复和做旧的工艺和具体案例。五位老师的分享,真是干货满满,时常引发热烈讨论。长时间的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本次研讨会在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