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汉韵—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办

2019年10月16日,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博物馆主办的“楚风汉韵—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开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博物馆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李建毛,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亚蓉以“纺织考古中的刺绣技艺”为题作主旨发言。她从亲历者的角度,以时间为轴线,详细梳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有关刺绣实物标本,重点介绍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新疆尼雅遗址等十余座墓葬出土刺绣织物的发掘、保护、研究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以形成中国古代刺绣谱系。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北京服装学院等70余家文博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近百位领导、纺织服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楚墓出土纺织物技艺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研究”、“丝织物传统工艺研究”等专题,共同探讨我国楚汉时期纺织物的工艺与技法、服饰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服装学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扬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云锦研究所的近20位专家学者就各自的研究专题进行汇报发言。其中,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杨军昌,运用现代科技和传统工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唐代“捻金线”的制作工艺进行系统分析与专项研究,从而为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物保护与利用、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研究提供科学证据与技术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继胜,通过实验考古方法,着重对马王堆一号汉墓素纱单衣的织造技术、成衣制作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与研究,并以其作为标本对象开展复织工作,再现原文物,了解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南京云锦研究所杨冀元则以马王堆汉墓6件丝织品文物为例,与大家分享了在其仿制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收获的宝贵经验。
本次学术研讨会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古代纺织文物特别是楚汉时期纺织物、服饰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研究与探索提供指导意见。湖南省博物馆表示,希望以本届研讨会为契机,学习并借鉴相关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对馆藏丝织品文物的保护和研究能力,也为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的研究和仿制工作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