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坚定文化自信 为“文物活起来”保驾护航
第十六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11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博物院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全国130家有关单位文物修复专业人员近300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上,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文件精神进行了学习交流。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许伟在致辞说,文件的核心是聚焦文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改革发展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和精准管理,推动文物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件提出的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等重要举措,体现出了新时代新思路新要求,是指导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重要遵循。文物事业的特点始终存在两大工作领域:一是文化内涵层面的学术理论研究,揭示文物的价值。二是物质本体层面的修复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文物保护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希望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学术活动,搭建好团结同仁的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吸收古今中外文物修复的新理念、新经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多出成果,多培养人才,努力适应当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苑荣表示,文物修复领域全体同仁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把文件精神充分体现出来,让文物修复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助推器。
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张媛媛在致辞中说,安徽将以研讨会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术人才,不断提升安徽文物保护修复水平。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做好文物修复工作,为“文物活起来”保驾护航。大会共收到论文80余篇,内容涉及油画、青铜、陶瓷、纸质、石质等不同质地文物的保护修复。30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其中,既有传统技艺方面的探讨、切蹉,也有科学分析检测方面的碰撞、交流,还有保护修复装备、预防性保护技术的介绍、展示。修复案例中的针对性研究明显增多,反映了当前文物修复保护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研讨会上,年轻的修复工作者发言交流涌跃,思维活跃,特色点评使会议洋溢着青春活力,也显示出新时期文物保护修复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