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遵义召开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博物馆、遵义市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届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遵义市博物馆召开。遵义市副市长敖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吴家安,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会长沈镇昭,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王红谊,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力军,遵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冯光才等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冯光才主持,敖鸿、沈镇昭、吴家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文物修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致力于继续推进馆藏文物修复技术进步,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沈镇昭在致辞中表示,文物修复是一项既艰辛又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摆在文物修复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重要。对文物修复技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大声疾呼的时候,文物修复专业技术工作队伍后继乏人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吴家安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的文物不断增加,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为与自然等因素对文物损害的不断发生,文物修复保护始终是一项不可或缺、永无终止的重要工作。希望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学术活动,搭建好团结同仁的平台,各个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多出成果,多培养人才,努力适应当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需要。

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论文提要40余篇,内容涉及青铜、陶瓷、砖瓦、纸绢等不同质地文物的保护修复,瓷片釉面模拟实验,青铜器全形拓,文物的功能性修复,新材料的应用,文物复制等,反映了当前文物修复保护技术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研讨会既安排了大会发言,又安排了分组讨论,使参会者能够在交流中更加充分学习和借鉴吸收文物修复的新理念、新经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在学术和技能、理论和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至今共举办全国性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12次,编辑出版论文集《文物修复研究》6册,收录论文600余篇。